1.目的用途
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特种设备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全过程。
3.名词定义
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使用特种设备的人员。
4.职责权限
4.1管理部:协助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根据国家、省、市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管理工作,特种设备管理制度文件的制定,特种设备定期报检、报停、报废、检查等工作,确保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有效使用。
4.2各使用部门:严格遵守国家及公司的各项特种设备安全制度,协助有关主责部门对本部门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预防性维护与例行检查,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对本部门的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管理,法定检验资料、报告及相关技术档案的存档,负责对本部门停用、报废的特种设备办理在公司内相关手续。对本部门的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安全技术档案的管理。
4.3制造部特种设备管理组:对起重机械(天车)进行日常管理和一般性维修,对叉车、电瓶车进行一般性维修。
4.4人员职责
4.4.1生产制造中心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制定特种设备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2)传达并贯彻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指令。
3)对各项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督促检查特种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计划的实施。
5)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6)解决有关人员提出的问题,如不能解决应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4.4.2特种设备管理组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1)传达并贯彻公司及安全组下达的各项安全指令。
2)协助制订特种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
3)对本部门特种设备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制订本部门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定期保养、定期检测、检修计划,并实施。
5)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并做好相关记录。
6)解决操作人员提出问题,如不能解决应及时向科领导和安全组报告。
7)建立本部门特种设备运行记录、检查记录、检修记录、修理、更改记录的使用档案。
5.作业内容
5.1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5.1.1公司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查。
5.1.2使用部门应对在用特种设备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5.1.3 使用部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和报告。
5.1.4 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5.1.5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5.1.6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
5.1.7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5.1.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
5.1.9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
5.1.10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5.1.11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禁止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5.1.12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
5.1.13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5.1.14各使用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
5.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
5.2.1设备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5.2.2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4.2.3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2.4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
5.2.5对特种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5.2.6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3特种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落实。
5.3.1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5.3.2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5.3.3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5.3.4 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5.3.5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使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教案。
5.3.6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5.3.7 各部门应加大维修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满足本公司硬件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5.3.8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
5.3.9 对设备故障点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离开设备维修现场。
5.3.10特种设备不符合能效指标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使其达到要求。
5.4特种设备的报废
5.4.1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
5.4.2特种设备报废后,应当向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6.相关文件
无
7.相关表单
版权属于:
Lorinser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
评论